讓傳統(tǒng)技藝成為時尚
編輯:魏少梧 信息來源: 西e網-光明網發(fā)布時間:2018-10-16
兩年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紅遍大江南北,面對故宮珍藏的1500多件古鐘表,那時的鐘表組只有王津和徒弟兩個人。最近,王津師傅在一次新書分享會上提到,他們迎來了“人丁最興旺”的時刻——正編6人。
古老的修表技藝迎來年輕“表匠”,這是匠心得以傳承的好事。在故宮修表,并非看上去那么“悠然典雅”。王津師傅在一次演講中提道:“故宮鐘表的修復是很冷門的,最近十來年就兩個人在修理,一共大概要修復兩千件。但因為一個人一年也就修一件,一個人工作三十多年,一生也只能修這么多件。”鐘表是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兩人修表的辛勞可想而知。如今迎來年輕“表匠”,想必會有更多的故宮鐘表能在歲月摧折中,得以保存下來,而這份傳統(tǒng)技藝也能得以發(fā)揚光大。
從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的持續(xù)暢銷,到故宮快閃店的兩天賣斷,故宮文化正成為當今的流行風尚。事實上,古老技藝與流行趨勢并非絕緣,從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的“新款”中不難看出,歷久彌堅的文化藝術是“高貴”和“時尚”的源泉。故宮鐘表得以持續(xù)走紅,不單在于一部分人的大力宣傳,更多的是技藝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風采。
年輕人是一群喜歡追趕流行時尚的群體。有賴于網絡媒體的傳播,不少人能從小小的屏幕中,感受到康乾時期的鐘表文化。也正是因為其中蘊含的匠心魅力,讓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工匠”投身其中。保護和繼承民族的文化財產,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如何讓更多年輕人自發(fā)地從事修復文物及文化創(chuàng)作的事業(yè),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傳統(tǒng)技藝雖然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但也需要平臺才能彰顯于世。因為《延禧攻略》的熱播,延禧宮成為今年國慶假期的熱門景點之一,南京絨花因為《延禧攻略》得到人們青睞;故宮文物因為有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得到人們關注……我國還有不少傳統(tǒng)文化技術及文化產品,仍遺留在歷史的一角,期待社會各界的挖掘。鼓勵文創(chuàng)工作者進一步挖掘傳統(tǒng)技藝,用最貼近時尚前沿的形式,將傳統(tǒng)技藝表達出來并成為時尚,這是文化繁榮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嚴奇)
原文鏈接:http://reader.gmw.cn/2018-10/15/content_31716502.htm
上一篇:立足語言生活解決時代需求
下一篇:感悟白銀歷史,銘記礦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