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館之寶 元辛卯水泉禪寺銅爐
編輯:黃榮 信息來源: 西e網(wǎng)-中國甘肅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6-12-1
元辛卯水泉禪寺銅爐
時代:元代
地點:涇川縣
珍藏單位:涇川縣博物館
2016年4月,涇川縣博物館從該縣城關鎮(zhèn)水泉寺村征集到一批新出土的元代銅器,包括銅爐1件,銅鍋1件,銅盆2件。其中,保存較為完整的銅爐引起了學術界專家學者及社會的一致矚目。
銅爐通高(含斷耳)61cm、內(nèi)口徑35.5cm、盤口外沿口徑49cm,圓底、三足。出土時一耳斷折,一耳殘缺。鼎身頸部通圈飾以云雷紋及回紋,腹部以花瓣紋圈飾出“?”、“?”、“?”、“?”、“?”、“?”、“?”、“?”八卦紋樣,相鄰兩卦之間以三角形勾連云紋相隔,鼎腹下部飾一圈蓮瓣紋。三獸足均為實足,外撇。腹地范線呈“△”形,綜合整個器形可知,此爐分別采用了模制、分鑄及焊接工藝而制成,器形渾厚,紋飾豐富。盤口內(nèi)沿表面有一圈陽刻銘文:大元國陜西涇州在城水泉禪寺主持僧行高合院等鑄到銅香爐一鼎于法堂內(nèi)永遠焚獻供養(yǎng)歲次辛卯年七月日院主僧祖燈謹題大鑒甘泉王善惠
從其內(nèi)容推知,該爐于元代辛卯年(1291年),為當時的水泉禪寺住持及一干僧侶信眾為該寺法堂所鑄。此段銘文為僧人祖燈所題,由甘泉匠人王善惠鑄造。由于該鼎系水泉禪寺法堂內(nèi)用品,因此鼎身的八卦紋尤為特別。八卦紋為道家傳統(tǒng)符號,元時基本繼承了宋代“三教并隆”的國策,地方寺院中就有一院之中供奉多種信仰主神的現(xiàn)象。儒、釋、道三教相融并存的現(xiàn)象,在此件銅爐的紋飾中得以直觀體現(xiàn)。
元辛卯水泉禪寺銅爐(俯視圖)
涇川水泉禪寺原位于涇川縣城涇水北岸水泉寺村。據(jù)涇川縣博物館藏元代《敕賜華嚴海印水泉寺記并序》的碑文可知,早在唐代涇川就有水泉寺。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頒旨保護水泉禪寺?!豆沤駡D書集成》等書記載,宋真宗也曾敕建水泉院。涇川縣博物館藏明代《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中,平?jīng)龅捻n王更是親自前來謁拜詠贊。由此可見,涇川水泉禪寺曾受到宋、元、明三代皇室的重視。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水泉禪寺在當時的鼎盛局面及在古涇州地區(qū)的重要宗教地位。這批元辛卯年間水泉禪寺銅器的出土,則是又一次以實物佐證了元代涇州水泉禪寺的存在及發(fā)展狀況,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的水泉禪寺不僅財力充裕、規(guī)模宏大,其常住僧侶及信眾更是眾多。這件元辛卯水泉禪寺銅爐的發(fā)現(xiàn),反映出元代獨特的銅器鑄造工藝和當時的宗教發(fā)展狀況。通過此件銅爐銘文的記載,可對元代涇川水泉禪寺做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從而為探清涇川地區(qū)佛教發(fā)展脈絡及佛教寺院布局提供了實物佐證。
上一篇:
下一篇:《涼州會盟》中國故事的“歷史講述”與“現(xiàn)代表達”